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超级营地


核心素养是什么?大道至简,以简率繁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9-18 | 浏览:404次 ]



§ 2016-09-20 黄家骅

9月13日,人民教育欢欣鼓舞地发文《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列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六大指标,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声称今后全国中小学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都要照此执行。

兹事重大。北师大的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913日上午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号称是历时三年集中攻关权威出炉,北师大校长董奇、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了研究成果发布会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及一级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看来,万事俱备,马上要从行政层面铺开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当晚新闻一发布就引起基层校长和教师的议论纷纷。我在福建省名校长、骨干校长为主体的名家交流群亦发表了尖锐评论。除了一些唐突的话语必须收回之外,我还是坚持原先的立场,即核心素养必须是核心的价值取向,不能搞成综合素养

现在我想补充四点,供课题组参考。

一、 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应该是分层而定,有统有放。

基层校长和教师一听说下个阶段要从行政层面大张旗鼓地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且要基于核心素养推进课改,就觉的头大。基层校长和教师并不反对课改,也赞成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去引导课改。然而,课题组却推出一个拼凑型、重复式、统一性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实施起来现实难度极大。因为,要按照三个维度、六项一级指标、十八项二级指标、五十多项要求去贯彻实施,备感任务繁重!且课题组将专家的研究成果毫无商量余地的推到教育部基教司面前,变成学术研究行政化,学术成果独断化,不符合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决策咨询的普遍做法。而且,一所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一经公布,就要求全国中小学校一律照办,将产生办学模式同质化的严重后果,不利于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联想到课改、素质教育均是克难攻坚,历经十五年以上时间而大功未成,此次核心素养又是匆忙抛出,不汲民意而全国推广,让人心生疑虑,故有热议纷纷,人声鼎沸!一些校长和教师纷纷表示,可否让学术研究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局部地区实验后)再摆上行政平台?可否对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全国实施进行第三方预测论证后再推而广之?可否教育部只管核心素养的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指标体系,各省、市根据区域情况,形成有差异性的核心素养第三层面、第四层面的各种要求?若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并且有统有放,抓大放小,则有利于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合理科学建构,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基层积极性,有利于良性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应该简明扼要,直奔核心而去。

基于指标分层的客观需要,以及逻辑上衍化的需要,学生发展性的核心素养必须有个最核心、最关键、最首要的指标。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未尽人意,没有给我们提纲挈领的逻辑展开,只是并列铺开各项要点,让人困惑重重。第一,从示意图来看,所谓核心似乎是示意图中最中间的圆心所指全面发展的人,表明核心动能所在。但我们认为,全面发展的人容易和现今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提法相混淆,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而且,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完成状态,不如表述为人的全面发展,更符合学生的素养的进取性和成长性的本质要求。第二,从内涵提炼方式来看,课题组把全面发展的人界定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维度,也可以理解为研究成果设定的一级指标,但我们认为这三大一级指标均是框架性表达,不是价值性取向,也不能称为核心素养。第三,从阐释性的六个方面的二级指标来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并列性的价值取向,任何单项均是与其它项并列存在,并不是逻辑上递进联接关系,故也无法在整体上作为核心,所以我们在前文中认为这六项并列更象是综合素养,而不象核心素养。基于这三点,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没有突出核心,而且在核心上点化、立向、归本不够。本立而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向来需要一个原点,原点代表智性思维的启动,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建构这个关键原点。

三、“核心素养的指标设置应一以贯之,以简率繁。大道至简,大音稀声,

越是一元的,越有穿透力和统合力的力量。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24个字,其中12个价值取向也是并列的,但核心价值取向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原先,教育界的流行说法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后来更流行的说法是以德为先,全面发展,把的要求从并列关系变为先导作用,实际上就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这一份核心素养,其核心价值取向却是模糊不清的,而且,那六大一级指标似乎也没有权重高低,还存在着相互之间重复交叉的现象。其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单独列出,就不好作为核心素养,但如果并列推出,且把人文底蕴改为富有进取的人文情怀,则可以作为重要的指标出现在核心素养中,但还缺个首要的核心价值指向为引导,所以,我们认为,可以设置人的充分发展为核心导向,以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为二级指标,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二,学会学习固然重要,但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不可能是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若从素养的角度而言,学习能力更贴切些,而不是近乎静态描述的学会学习;其三,健康生活的表述也是完成式的状态描述,而不是进行式的需求出发或能力寻求,不可能成为一级指标;其四,责任担当倒是富于进取,但作为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也不合适,而且,前面所强调的人文情怀已经包括了担当精神,因为人文情怀的社会指向即是胸怀天下,并且以天下为己任,自然有担当,所以,在人文情怀之外再添加责任担当就没必要了。其五,实践创新是前面强调的科学精神的题中之意,科学精神的践行自然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永无止境的探索,这就涵盖了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所以,有了科学精神就没有必要再来个实践创新了。总之,指标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上下之间的承启连贯关系,又要顾及相互之间的区分链接关系,才能使核心素养体系的内部既打通关节,又各有取向。

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瞄准人的充分发展,而不是受限于课改目标。

我们十分赞成尚荣先生的观点,包括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植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召唤,等等。但是,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成先生的那篇文章似乎表达不多。我们认为,核心素养应是人的充分发展,而不是充分发展的人,更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里必须强调两个关键节点,一是素养应该是一种不断前行、持续进取的能力,而不是获得的、完成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们把放在前面,把充分发展放在后面,顺序这种摆法恰恰是为了强调核心素养的进取性、动态性、向上性;二是我们强调人的充分发展,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希望跳出以往以项目并列来衡量人的发展的传统窠臼,无论是德智体美,还是德智体美劳德智体美劳心,都有因时而变、随意加项的主观意向。而且,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是重新加项所能包含,特别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阶段,社会各方面对学校教育的多元需求、学生成长路径的纷繁多种选择都不是并列选项的思维框架所能解决。今天的基层校长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拉高长板拉高短板更能高成效地出人才,互联网十教育的势态更有利于学生优化素养提升而不是守残抱缺地拘泥于全面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以人的充分发展为教育的根本取向,同时将它作为核心素养的一元性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合适的。基于一元性人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确立,那么,其它的二级指标跟进就容易了,我们认为应该把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作为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这不仅是文理结合、文理渗透的需要,更因为人文情怀可以衍生出社会担当科学精神可以推导出实践创新的逻辑关系,而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在这两大框架性丰富内容的融合催化下更不成问题。所以,二级指标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就够了,多了就重复交叉了。至于三级指标,我们同意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整合到这两大框架中去;至于四级指标,我们就不必罗列了,留给各地中小学去做,应相信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会在核心素养的大框架下把事情做得更好。

附记者报道:

人民教育914日讯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9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

§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